发布日期:2024-09-27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人民网纽约3月9日电 (记者李晓宏)“我们应该做一件事,就是在林徽因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并获得美术学士学位100周年之际,补发她一个建筑学士学位,实现她的夙愿。”日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举办的“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开幕式上,该校斯图尔特·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利德里克·斯坦奈表示。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堪称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摇篮,林徽因、梁思成、杨廷宝、童隽等业界大师皆出于此。为了纪念宾大与中国建筑百年渊源,该校韦茨曼设计学院联合中国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在宾大共同举办“中国建造”展,从历史与当代两个时间维度,展现中国第一代现代建筑师求学宾大以来,中国建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演变。 “这是林徽因当年在宾大选修建筑系课程的成绩单。与今天不同的是,当年成绩单上的字母D,代表着她在这些课中得到了‘卓越’的评价。”斯坦奈说,林徽因1924年入学宾大时,建筑专业不招女生,因此在美术系注册。但是,她选修了建筑学大部分课程,学分达到了该专业的毕业要求。 展览中,宾大建筑档案馆保存的近百年前中国留学生们的学籍信息、成绩单、作品设计图、竞赛获奖简报、毕业册、化装舞会照片等清晰完整,生动地讲述着他们当年的求学故事。 20世纪初,领先全美高校的宾大建筑系,如同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们。据统计,1918至1937年间,约有23位中国留学生先后在宾大攻读建筑学。比如展览中有一份1925年的《费城公告》报,上面有篇文章报道了宾大当时获得个人建筑竞赛奖项最多的学生杨廷宝的故事。 据介绍,这批人回国后,不但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建筑学教育,致力于于物质遗产的发掘保护,而且成为现代建筑实践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方面在传统的布扎体系中发展中国语汇,帮助建筑现代主义在中国萌芽,另一方面在建造实践中探索西方设计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为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奠基性贡献。 一百年来,中国现代建筑在与国际对话和自身实践探索中不断发展。展览据此从“历史”与“当代”两部分展开叙事,展期100天,至5月16日结束。 “大众印象中,上海外滩和南京路上的万国建筑群都是外国人设计的,其实不然。pg模拟器APP”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教授林中杰介绍说,南京路东路上的大新公司即后来的市百一店,即由3位留美中国建筑师创办的基泰工程司设计的,这3位创始人中的朱彬和杨廷宝,是宾大早期留学生。 陈列于宾大建筑档案馆的历史板块,突出早期中国建筑学毕业生归国后的建筑实践。“他们回国后完成了600多个项目的设计,包括上海外滩建筑群后面四川路、江西路上的大批现代建筑。”东南大学教授童明表示,此次展览主要展出他们上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间设计的22个建筑项目,这些现代建筑遍布北京、上海、南京、沈阳、昆明等大城市。这些作品反映了他们对当时国际现代主义建筑潮流的理解,以及对发展中的中国城市公共建筑的思考。“如何汲取传统文化的养料融入现代建筑的创作,这个话题从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开始就受到关注。” “这种中西对话和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模式,仍在当代中国建筑中延续,表现为现代性与本土性的交织与演变。这也是贯穿整个展览的主题。” 林中杰说,为此,三位策展人林中杰、童明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商议采用“对话”的视角布展,力求通过不同时代、不同创作所呈现的中西对话、世代对话、以及同时代实践者之间的对话,讲述中国建筑师为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现代建筑表达所作的百年尝试和努力。 在宾大费舍尔美术图书馆展出的“当代”版块,选取了海归和本土派两位优秀代表、当代建筑师兼教育家张永和与王澍的设计作品。从博物馆到艺术家工作室,从大学校园到村庄改造项目,通过对大中小不同尺度的6个作品的呈现和比较,观众看到在中国特有的地域文化的语境里,新一代中国建筑师如何从不同角度寻求现代性与本土性的平衡,也能看出作品中蕴含了建筑师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理想和追求。 展览开幕式当晚,参展建筑师张永和教授在宾大费舍尔美术图书馆内的克莱蒙大讲堂做主题学术讲座。偌大的大讲堂里座无虚席,楼梯上也站满赶来听讲的学生。室外漫天大雪的严寒与室内演讲场面的火热形成强烈对比。“点燃人们心灵的,不仅是他们传递的学术火种,更是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在场的宾大建筑学在读博士商琪然表示。 “这也是我们举办这个展览的意义。”童明表示,从专业层面讲,办展是为了溯源。无论建筑学授业者还是实践者,对于自己专业的根源和脉络不甚清楚,是有些缺憾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但是每代人都需从过往的根基里汲取养分,提炼自己的应对工具。溯源是为了做好当下。” “从社会层面看,宾大第一代中国留学生们更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中国自己的现代建筑教育体系,为中国培养了后续人才。”童明说,他们对建筑遗产发掘保护的重视,是当时在美国的许多建筑师和规划师尚未意识到的,也给美国同行带来启发。 “在杨廷宝等人的建筑实践中,我们能看到他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这种精神依然在今天的韦茨曼设计学院中传承,一直由教授们分享给设计学院的学生。”斯坦奈表示,“这是我们期待从自己学生身上看到的品质。” “如今,宾大设计学院700多名学生中,约有300名中国学生,这也说明我们与中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了。pg模拟器APP”斯坦奈表示,我们与中国高校,尤其是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有密切联系。2019年,我们曾经在北京举办了一个名为“美丽中国”的大型研讨会,汇集了中国景观和规划界的大批顶尖学者,疫情初期还以这个主题出版了一本同名专著。 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斯坦奈坦言,pg模拟器APP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中国在减少碳排放、提倡建设“海绵城市”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期待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能与中国有更多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生态城市和低碳建筑环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