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9-22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2017年1月1日,参与建设长株潭城际铁路的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列车上合影留念。记者 李尕 摄 由中国建筑美国公司全资子公司战略资本公司承建的高档住宅项目“泊·岸”,成为哈德逊河水岸和纽约市地平线上一个新地标。记者 王迎 摄 2017年,新签合同额近2.5万亿元,营业收入超万亿元,利润总额600多亿元。2006年首次上榜财富全球500强,列第486位;2018年,列第23位,短短的12年间跃升了463位,平均每年递升约39位。 这是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建筑”)交出的成绩单。改革开放40年来,这支中国建筑业的“国家队”曾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深圳速度”,也曾“出海弄潮”打造出一张张亮眼的“中国名片”。如今,中国建筑已实现“四级跳跃”,成长为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一跳又在哪里?中国建筑给出的答案是:2030年争取进入“世界500强”前十名,成为世界投资建设领域的第一品牌。到2050年,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彼时,子承父业成为中国建筑旗下子企业一名抹灰工的他,正在湖北荆门上班。“接到调令说是要参加深圳国贸大厦项目的建设。当时,一同出发的还有几个班组。行李都是卡车运送过去,人都是坐火车。我们一到就迅速进入了工地现场开始干活,主要是负责装修抹灰。从(国贸大厦)楼顶往下看,感到路面上的汽车特别小。” 这座高160.5米、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华夏第一楼”,首次在国内采用大面积整体同步滑模工艺,从最初7天一层,到6天一层、5天一层、4天一层,从第31层开始,施工速度稳定在3天一层,被认为标志着我国超高层建筑工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深圳速度”也由此诞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之一。 深圳国贸大厦带来的震撼余波未平,中国建筑又于1994年在总高度383.95米、时为亚洲第一高楼的深圳地王大厦施工中创造了“新深圳速度”,将一个结构层的施工时间缩短到两天半。 在珠三角超高层建筑激战正酣之时,中国建筑在长三角成功拿下时年为全球第一高楼、主体建筑设计高度为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三个驰誉全国的项目奠定了中国建筑在超高层建筑领域的王者地位。到目前为止,中国建筑已承建了超过全国90%、全球50%的3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2018年4月,有着“雄安新区第一标”之称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正式开园,这8个单体建筑,可满足3000人常驻办公和500人住宿的需求。“千年大计,只争朝夕”,矗立在其不远处的这八个大字,昭示着这个地方对于中国的意义。“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的缩影,是雄安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理念的率先呈现,此项目打造的雄安模式、雄安质量、雄安智慧和雄安精神,也将继续为中国以及世界未来城市的发展贡献中国样板和中国智慧。”中国建筑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次,值得称道的不仅仅是112天10万平方米的建设速度,中国建筑也不仅仅扮演工程建设者的角色。“我们将智慧、绿色的理念融入其中,为项目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以项目投资商、建造商、发展商与后期运营服务商的角色,为建筑全生命周期建设以及长期稳定运营发挥作用,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中国建筑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装配式建造方式、二维码扫描构件的“前世今生”、VR虚拟体验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刷脸进工地实时定位、地面可以“自由呼吸”、全部使用电动车、无人超市无人快递车……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参观过程中,《经济参考报》记者感觉到每一个角落里都蕴含着智慧与绿色因子。 对此,宋福生也深有体会。30年间,他已成长为质量与安全监督领域的“工匠能手”。作为该项目二工区安装质量总监,他每天雷打不动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对工程已经安装完成的空调管线进行抽样检测。 “曾经的项目机械很单一,主要靠人海和塔吊,如今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技术先进。现场有大型机械近百台,有时上午和下午,建设现场都会呈现两个样子。盖房子如同搭积木,用三维建筑模型优化施工工艺,机电管件采用数字化加工,pg模拟器入口一些很难焊接的地方用焊接机器人,这些都让作业偏差变小,但功效更优,这就是雄安质量和雄安速度。”宋福生说。 让宋福生自豪的是,他负责质量管理的工程,几乎都能拿到鲁班奖或者国优奖。“以鲁班奖标准打造‘雄安第一标’,我的职业生涯也就没有遗憾了。” 圆了刚果(布)人民百年梦想,被总统萨苏称为“希望之路”的刚果(布)1号公路;印在泰国货币上的泰国拉玛八世皇大桥;被埃及政府称为“头号工程”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一带一路”的展览中心、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一座座巍昂的建筑从地平线上拔地而起,成为一张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据介绍,早在1959年,国家就组建了中国建筑工程公司,重点业务是援非、援蒙。20年后,又重组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主要目的是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竞争,为国家赚取外汇。这是我国第一家获得对外经营权的企业,也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前身。 1979年当年,中国建筑就进入香港和伊拉克市场,并在伊拉克签订了我国第一份劳务输出合同,后来“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签订了我国第一份工程承包合同、第一份项目总承包合同,成为我国外经领域和企业“走出去”的标杆。 1982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2017年底前完成改制并更名为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宣告重组成立,成为我国建筑领域唯一一家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进入到全新的历史阶段。 2001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号召,中国建筑也加大了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全球布局初见雏形,并发展形成了北非、中东、东南亚、港澳、北美、中西非等几个稳定的产出区。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建筑更是坚定践行“大海外”战略,推进海外经营集团化,调整海外业务管理体系,实施资本运作,推进海外兼并收购,创新海外营销模式,力争未来海外营业收入占比达到10%。 要实现这一目标,项目的品质经营始终是根本,这点中建南洋公司深有体会。新加坡建筑市场发展成熟,对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并不断提高要求。为此,中建南洋公司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一系列项目管理制度,不仅屡次刷新新加坡建设局评分纪录,更是在素有新加坡“建筑业奥斯卡”之称的建设局常年颁奖典礼上累计斩获130个奖项。得益于良好的工程纪录,中建南洋公司多次以高于第一标的价格获得项目,2016年甚至以第六标、比第一标高出35%的价格中标。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化道路并非一马平川,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必须用本土扎根的思路,通过长期的耕耘来获得信任。 中国建筑1982年进入阿尔及利亚市场,面对强大的欧洲同行业竞争对手,凭借质量和速度,迅速打开市场,站稳脚跟。上世纪90年代,在阿尔及利亚陷入内乱和动荡、绝大多数外国公司相继撤离时,中国建筑始终坚持留在当地市场。本世纪以来,阿尔及利亚大力发展经济,中国建筑先后承接了国际会展中心、南北高速公路希法段、阿尔及利亚嘉玛大寺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志性工程。 这一系列的做法,使得中国建筑在“筑全球”的路上快速而稳健地前行。在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排行榜中,中国建筑位列2017年世界十大建筑服务公司第一名,并蝉联全球最大上市建筑公司。 在国际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权威机构——英国著名品牌管理和评估独立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发布的“2017年全球最有价值的工程和建设品牌25强”排行榜中,中国建筑位居前三名。 截至目前,pg模拟器入口中国建筑已累计在130多个国家或地区建设了6000余项工程。其中一大批已成为当地标志性、代表性建筑。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中国建筑境外累计签约109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78亿美元,占公司海外经营30多年来整体指标的59.6%和52.5%。近两年来,中国建筑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累计新签项目合同额已超过200亿美元。 中国建筑重组成立之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五个年头、深圳等四个首批经济特区设立的第三个年头。随着经济特区建设的启动,合资、外资企业的出现,中国的房建市场不再沉寂。为此,中国建筑将主营业务锁定在房建领域,做“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成为最初追求的目标。 进入21世纪,中国建筑加大了对子企业中海集团旗下的中海地产扩大内地业务的支持力度,并一度在总部名下组建了后来整合并入中海地产的中建地产。2012年,中国建筑地产业务实现销售额近千亿元,此后便长期留在千亿级销售额俱乐部。 2008年开始,世界经济形势陡然生变,中国也进入经济结构调整期,基础设施成为国家投资倾斜的重点领域。跟随这一导向,中国建筑调整了市场定位。 这一转型得到了资本温床的强力孵化。2009年7月29日,随着上海证交所的一声锣响,当年全球最大IPO——中国建筑正式登陆A股市场,与旗下中国海外发展、中国建筑国际、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远东环球集团有限公司、新疆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上市公司,共同组成了资本矩阵。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建筑上市当日锁定的501亿元资金全部转化为主营业务拓展投资。在投资倾斜的杠杆引导下,其基础设施业务迅速放大,参建了包括哈大、沪杭、石武等52个高铁项目,打造了高铁武汉站、南京南站、天津滨海站交通枢纽等一批现代化高铁站房。2016年,基础设施板块对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已经上升到第二位。 为适应这一转变,中国建筑先后成立了中建资本、中建基金、中建资本(香港)三个金融平台载体。依托中建基金搭建产业基金合作框架,已成功对接系统内单位多个投资项目。同年,中国建筑与甘肃合作发起设立规模为1000亿元的丝路交通发展基金,同时参与设立首都水环境治理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基金。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建筑面临着又一次的选择。据了解,中国建筑主业集中在建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周期性行业,受经济周期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大。近期在金融防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去杠杆等政策影响下,公司保持业务持续稳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从长期看,建筑业也将由高速增长转为温和增长。 对此,中国建筑提出了“无房建不稳,无基础设施不强,无投资不富,无设计不优,无海外不亮”的公司发展重点,确定了到“十三五”末实现“5321”产业结构的发展目标: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房屋建筑占50%,基础设施占30%,地产占20%,海外业务占10%。 到2030年,中国建筑的发展目标为“1211”:进入“世界500强”前十名,年营业收入2万亿元,市值突破1万亿元,成为世界投资建设领域的第一品牌和中国建筑业改革发展与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到2050年,中国建筑要在2030年“1211”目标基础上,与国家发展规划同向同步,成为全球投资建设领域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绩效优秀、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世界一流企业。(记者 王璐) “谁能想到,这儿曾是破损严重的危房?”在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龙江村的古典家具博物馆,村党总支书记江辉指着房檐说。 昨晚6时,阵雨间歇,华灯初上,“我爱你中国”5个大字,在高达330米的国贸三期B座东西两侧楼体点亮。东三环缓行的车龙上,司机的眼里多了一道风景。 为期三天的2018雄安新区超低能耗建筑国际论坛19日在河北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开幕,来自国内外约400名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围绕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发展趋势及在雄安新区的应用实践等展开深入交流。